信息检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经济发展 > 青岛抓区划调整战略机遇 促中心城区转型发展

青岛抓区划调整战略机遇 促中心城区转型发展

文章来源: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时间:2013-02-04 17:47:00

摘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近期,经国务院批准,山东省政府决定对我市部分行政区划实施调整,撤销青岛市市北区、四方区,设立新的青岛市市北区;撤销青岛市黄岛区、县级胶南市,设立新的青岛市黄岛区。这一调整赋予了新的市北区、黄岛区以自身转型发展带动青岛转方式调结构的功能和职责。两个新区既面临着以转型发展推进自身发展品质提升和产业优化的紧迫任务,而且也担负着以转型发展带动青岛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职责,其发展阶段、自身基础也具备了转型发展的基本条件。为此,需要深刻理解中央和省支持青岛区划调整的战略意图,按照十八大的要求,明确转型发展方向与类型,采取相应对策,做率先科学发展、实现蓝色跨越的排头兵。

党的十八大强调指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既是未来很长一个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主线,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一主题和指导思想的实际举措。新设立的市北区和黄岛区,要按照十八大的要求,在落实和推进青岛市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全域统筹、三城联动、轴带辐射、生态间隔、组团发展”的新的城市空间布局战略中,找准自己的定位、发挥示范作用。以新市北为代表的老城区将担当以自身转型发展带动青岛转方式调结构的功能和职责;新黄岛区(西海岸经济新区)、北部红岛经济区、蓝色硅谷等重要区域则面临建设生态科技型宜居宜业幸福新城的重任和机遇。实现上述目标,需要按照“三城联动”的战略思路,一是要按照“做优做美”的发展定位对老城区实施优化开发战略。二是按照“做大做强”、“做新做高”的发展定位对西海岸经济新区、胶州湾北岸红岛经济区、东部蓝色硅谷等重点功能区实施重点开发战略。三是要将老城区转型发展与新区建设、组团发展紧密衔接、优势互补、相互促进,推动青岛转方式调结构尽快取得实质成效。

一、青岛中心城区转型发展的方向与基本类型

中心城区转型发展的方向主要有四个:一是推动工业生产型城区向服务经济城区转型。就青岛来讲,新市北、李沧、崂山等城区这方面的转型任务较为明显和繁重。这要求城区政府分析研究服务经济型城区形成与发展的环境和条件,并在城区规划与建设中予以提供和满足。二是推动政府由管理型向服务型、高效政府转型。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加快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这是城区转型发展的重要前提和保障。三是推动财政由吃饭型向建设型进而向公共型财政转型。只有建立起公共财政体系,才能更好地服务民生,不断提升城市生产环境、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四是由投资驱动、外延发展向创新驱动、内涵发展转型。改变依靠投资拉动增长,拆低建高、拆旧建新的传统增长方式,转向依靠科技创新、管理创新、政策制度创新、体制机制创新、文化创新等驱动和引领老城区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中心城区转型发展的基本类型:一是以产业转型推动经济转型。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通过“退二进三、腾笼换鸟”实现由工业经济为主向服务经济为主的转型,形成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产业体系,逐步实现产业结构的合理化、高度化、生态化、轻型化,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循环化、低碳化、绿色化、可持续化。二是以功能转型推动城区转型。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环境改善力度、提高城区承载能力与管理水平等,实现城区由落后向先进、传统向现代、脏乱向清洁、单一功能向综合功能、混沌城区向智慧城区的转型。

二、青岛中心城区转型发展不但必要而且可行

青岛市的新市北、市南、李沧等中心城区不但都面临着以转型发展推进自身发展品质提升和产业优化的紧迫任务,而且也担负着以转型发展带动青岛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职责,其发展阶段、自身基础也具备了转型发展的基本条件。

例如,近年来,原四方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在调整中发展、在创新中转型,努力构建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体系,实现了产业结构优化、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同步提升。二三产比重由2010年的43.7:56.3调整为38:62,财政格局实现了由吃饭型向建设型的历史性转变,2011年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0.69亿元,区级财政收入10.97亿元,较2007年分别翻了一番。原市北区通过特色街区建设,也建成了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原四方和市北区近两年取得的发展成就证明,其“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创新支撑、文化引领的转型发展战略”是正确的、科学的,符合其发展实际和发展要求。伴随四方与市北的合并、新市北区的设立,跨海大桥的建成通车以及新火车站的开工建设、市委市政府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新市北更加具备了转型发展的条件、环境和优势。基于此,新的区委、区政府应顺势而为,在新的起点上全面实施转型发展战略,积极抢抓半岛蓝色经济核心区和高端产业聚集区建设机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推动转型跨越,以生态宜居为标准推动城区再造,以和谐幸福为方向推动民生改善,全面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加快建设滨海新区、创新市北。相信经过不懈的努力,新的市北区一定能在转型发展中取得更大的发展成就和业绩;比市北区具有更佳环境和条件的市南、李沧、崂山、城阳、黄岛等城区也应根据自身实际,谋划转型发展,在推动产业升级、城区功能提升、城区环境改善的同时,辐射带动青岛县域实现工业化、信息化与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三、青岛中心城区转型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对策

中心城区转型发展要明确城区发展定位。

城区发展定位,即根据自身条件、竞争环境、需求趋势等及其动态变化,在全面深刻分析有关城区发展的重大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复合效应的基础上,科学地筛选城区地位的基本组成要素,合理地确定城市发展的基调、特色和策略的过程。其含义是通过分析城区的主要职能,揭示某个城区区别于其它城市本质的差别、创新个性化的城区形象,抓住城区最基本的特征,引领自身发展的目标、占据的空间、扮演的角色、竞争的位置。一般而言,城市定位包括产业定位、功能定位、性质定位等。其中,产业定位是基础,功能定位是核心,性质定位是灵魂。性质决定功能,功能引领产业并决定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和城市发展。

城区定位是引领城区发展的核心,决定着一个城区的发展取向和发展模式。城区定位是否准确,不仅关系到城区本身的发展前景,同时也牵涉到区域各级街道、城镇的合理分工和协调发展。城区定位是制定城市规划、城市发展战略必不可缺少的内容,是制定城市发展方针和产业政策的重要依据。据此,各中心城区要对明确自身的性质定位、功能定位和产业定位。在产业发展上可以借鉴美国芝加哥的经验,以定位准确、特色鲜明的产业功能园区为载体和支撑,构建以服务业为主导的多元化经济体系,形成独特的多样性经济发展模式。

中心城区转型发展最关键最重要的环节。

一要明确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围绕居民的创业、就业、生活、发展等需求及其趋势,谋划城区转型、实现精明增长、包容增长;要把满足需求作为转型发展的战略基点,紧紧围绕现实与未来的发展需求、消费需求、居住需求、环境需求、交通需求等谋划城区转型发展。要注重分析城区人口布局与城区发展需求的匹配度,依次进行城区基础设施、教育文化设施、养老设施等规划建设。

二要关注重要和关键节点。一是不断完善功能。要坚持“功能再造、活力注入、环境改善、质量提升”的发展路径,完善城区经济、交通、居住、生活等功能。高度重视城市交通体系及产业园区、居住区停车配套;教育、体育、卫生、文化、娱乐、养老等城市基础设施完善与改造提升。二是持续优化环境。包括城区生态环境、生活环境、生产环境、城区环境、投资环境、政务环境等软硬环境。在城区规划建设与发展上,要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真正按照十八大要求的“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要求,构筑市民、市容、市区“三市”共融的和谐空间,实现生活、生产、生态“三生”共融的城市环境。在城区环境整治与管理上,要持续推进旧城改造、容貌整治,尽快建立数字化管理平台、建立网格化管理模式、实现精细化管理目标。三是注重丰富载体。以此推进产业发展空间转型或再造。例如,要继续坚持完善原四方区的十大现代产业园区规划并大力推进建设,使之尽快见进展、见形象、见成效;在商业地产开发建设上实现突破,重点建设欢乐滨海城、新都心片区,打造瑞昌路(商务大道)、四流南路、长沙路(科技大道)、重庆路、黑龙江路、环湾大道(总部大道)四大空间。其他中心城区可以结合自身实际,在旧城改造片区中规划建设城市综合体、职能型总部经济区、特色商业街、文化创意园、健康产业园、旅游综合体等,以谋求商业新空间、发展现代服务业。

四、青岛中心城区转型发展的具体建议与举措

注重对转型发展体制机制和条件的探索。

转型发展既需要自身具备一定条件和客观基础,也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先进文化引领、科技创新支撑,更需要党委政府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心、坚决的行动,需要在行政管理体制、功能园区管理体制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以为转型发展提供体制机制保障与制度环境支撑。近几年,原市北区、四方区、李沧区等中心城区,在城区开发、园区建设等领域,创新出指挥部、项目组、管委会等管理体制,极大地推进了城区转型发展进程。另外,市委市政府要通过税收留成等利益安排,鼓励中心城区通过转型发展带动县域的工业化。例如,青岛卷烟厂的搬迁,将存量地方税收留在原市北区、增量部分留给搬迁所在地的崂山区,就是一种很好的制度安排。这为市北区的转型发展、工业企业的搬迁改造升级创造了条件,取得了搬迁企业、搬迁地与迁入地政府的多赢。

加强对城区生态再造与城区环境的改善。

未来城区生态与城区环境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其能否吸引和留住人才和企业,从而影响其竞争力、形象力和发展力。一个典型案例就是李沧区通过河道改造治理所取得的多重效应。因此,新设立的市北区应高度重视森林城区、生态城区建设,加大山头、河道、园林、绿道等规划、改造、建设力度,加大城区容貌环境整治力度,为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幸福城区提供生态与环境保障。

注重服务业发展的趋势把握与政策落实。

从青岛的情况看,服务业已进入高速发展时期,而且服务业出现消费升级趋向:旅游、文化、健康、娱乐、休闲、家庭服务业等行业发展迅速,家庭轿车、私人航空、游艇、房车等行业发展潜力巨大;交通服务业表现出向立体化、快速化、全域化、多元化、精准化、舒适化等方向发展的新趋势;商业服务业表现出向连锁化、特许化、网络化、品牌化、配送化、全时空等方向发展的新趋势。伴随中央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严格调控,住宅市场增长受限甚至出现下滑,而商业地产则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城市化进程加快推进、居民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消费结构优化升级、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及宏观调控政策的多重效应下逐渐显现出投资价值和增长潜力,日益受到面临旧城区转型发展与新城开发建设重任的各地政府和开发商的宠爱。并且表现出商业地产项目及经营主体由一线城市向二三线转移,商业地产项目选址由城市最核心商圈向副中心转移,大型商业地产开发商与商业企业的合作深度不断增加,城市综合体的建设开发开始向第三代、第四代转型等发展趋势。其中,第三代城市综合体的定位是“hopsca”,即酒店、写字楼、公共空间、购物中心、文化娱乐休闲设施、公寓楼的组合体;第四代综合体在业态方面突出购物、休闲、运动、交际四大功能,以打造更为舒适、更为方便的亲身体验式购物市场。把握上述服务业发展趋势,有利于科学谋划中心城区开发建设与产业发展定位。

2007年以来,国家和省市均出台了鼓励和扶持服务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中心城区政府有关部门要分类指导,把政策切实落实到服务业发展的企业主体上来,以此促进城区转型与产业结构调整。

注重对转型发展成就与经验的总结借鉴。

国内外均有中心城区转型发展的成功经验,对其进行总结梳理和研究探讨可以为青岛中心城区转型发展提供发展策略与转型路径的借鉴参考。例如,美国洛杉矶通过中心区的复兴和外围城市的兴起使城市产业空间得以重构,实现了城市的“精明增长”。这对于既有老工业区、老城区改造又有欢乐滨海城、新都心片区建设的新市北区而言,就是很好的借鉴;上海杨浦区、沈阳铁西区的国内城区转型经验,同样值得青岛中心城区学习。青岛原市北区特色街区建设的经验、原四方区化工橡胶行业产学研示范基地(橡胶谷)等都市产业园区建设的经验等,同样值得黄岛、崂山、城阳等城区学习借鉴。

与此同时,各中心城区要注重对转型发展典型与案例的宣传推介。要抓好几个重点园区、新兴产业聚集区的建设;打造几个转型典型、转型发展示范区;高起点、大手笔,高水准地规划几条商贸大道,高度重视对科技企业、创新创业的扶持与服务,以此支撑城区转型发展、示范城区转型发展、引领城区转型发展。通过成功案例与先进典型的宣传推介,可以为本区转型发展提供榜样、为县域城市转型发展提供经验。

以创新驱动文化引领中心城区转型发展。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战略思路,将推动国家战略和发展模式发生根本性转变。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将推动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深刻变革。以内需驱动为主的增长模式替代依靠外需拉动的增长模式、消费主导增长模式替代投资主导增长模式、技术——人力资本密集增长模式替代资源密集增长模式、服务驱动增长模式替代重化工业驱动增长模式,成为我国中心城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中心城区的转型发展尤其需要创新驱动和文化引领。

一是以创新驱动中心城区转型。充分发挥驻区高校、科研机构和大企业的人才、技术和研发优势,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知识创新,提高创新能力,努力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打造创新发展新优势,以科技创新支撑中心城区转型发展。二要用文化引领中心城区转型发展。首先是确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按照居民需求确定产业发展方向;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到突出位置,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为居民提供良好工作生活创业环境;高度重视文化创新产业发展建设,注重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完)

上一篇:中国海洋经济将占GDP一成比重 构建海洋强国
下一篇:山东省烟台市4项科技成果荣获国家科技奖

单位信息

分支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