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检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经济发展 > 布局2013 高点定位新的征程

布局2013 高点定位新的征程

文章来源: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时间:2013-02-05 13:05:19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一年,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的一年,也是进一步深化转型发展、加快建设“四个潍坊”的一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报告第二部分围绕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继续开创现代化经济文化强市建设新局面,从困难挑战和有利条件两个方面,科学分析了今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以“八个新突破”提出了今年要做好的重点工作。
  
【关键词】困难挑战
【要点】综观国内外形势,仍存在不少风险和挑战。国际形势依然错综复杂、充满变数,世界经济低速增长态势仍将延续。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产能相对过剩的矛盾有所加剧,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
【解读】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都对今年经济形势进行了分析。从国际看,世界经济形势依然错综复杂、充满变数,世界经济低速增长态势仍将延续,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明显抬头,潜在通胀和资产泡沫的压力加大,世界经济已由危机前的快速发展期进入深度转型调整期。从国内看,我国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产能相对过剩的矛盾有所加剧,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上升和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并存,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矛盾仍然突出。因此,总体上看,2013年是机遇和挑战并存、风险和困难较多的一年。

【关键词】新机遇
【要点】我国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种机遇不再是简单纳入全球分工体系、扩大出口、加快投资的传统机遇,而是倒逼转型发展的新机遇。中央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将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我市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城镇化加快推进,蓝黄“两区”建设进入新一轮快速发展期,科技、质量、金融、人才支撑进一步增强。这些都为我们提供了强劲发展动力。不管宏观形势怎样变化,任何时候都有发展的热点;不管面临什么挑战,任何时候都有发展的机遇。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既增强忧患意识,强化“底线思维”;又坚定发展信心,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及时发现机遇、准确把握机遇、抢抓用好机遇,顺势而为,积极作为,继续开创现代化经济文化强市建设的新局面!
【解读】中央和省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从国际环境看,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基本判断没有变。同时,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国际环境方面的内涵和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面临的机遇,不再是简单纳入全球分工体系、扩大出口、加快投资的传统机遇,而是倒逼我们扩大内需、提高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机遇。只有深刻理解、紧紧抓住、切实用好这样的新机遇,因势利导,顺势而为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才能开创现代化经济文化强市建设的新局面。

【关键词】总体要求
【要点】深入学习和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市委“一七四一”的目标任务和思路举措,坚持主题主线,坚持稳中求进,着力扩内需、调结构、促增长、惠民生,深入推进“四个潍坊”建设,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文化强市。
【解读】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市委提出了“一七四一”的目标任务和思路举措。“一个总体目标”,即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确保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节能减排、安全稳定、人口控制刚性目标,努力在转方式调结构、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上取得新突破。“七项重点任务”,即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整体素质;加快推进城镇化,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蓝黄“两区”建设,培育新的发展优势;加快生态潍坊建设,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加快文化潍坊建设,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加强民生保障,创新社会管理;全面深化改革,坚定不移扩大开放。“四个战略支撑”,即进一步创新强化科技支撑、质量支撑、金融支撑、人才支撑。“一个根本保障”,即大力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报告对2013年重点工作的部署,就是对市委“一七四一”目标任务的具体化。

【关键词】预期目标
【要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2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5%,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8.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1‰以内,全面完成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

【关键词】基本原则
【要点】要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既巩固经济企稳回升势头,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又开拓创新,奋发进取,在扩内需、调结构、促增长、惠民生等方面取得新进展、新成效、新突破。要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着力提高效益、优化结构、强化战略支撑、加强节能环保,推动经济社会实现更高层次更高质量发展。要着力培植推动发展的新动力新空间新优势。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扩大消费需求、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蓝黄“两区”建设、提升城镇化水平,推动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更多依靠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驱动。要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目的。大力实施惠民工程,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突破之一:着力稳增长,努力在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上实现新突破

【报告观点】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确保顺利实现全年经济增长目标。
综观国际国内形势,稳增长仍然是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任务。
【实现路径】千方百计扩大消费。进一步加大科学投入。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消费
【要点】报告将扩大消费作为稳增长的首要措施,提出:“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着力提升消费能力、优化消费环境、培育消费热点,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重点突出城镇化、房地产、旅游、商贸流通、文化消费、农村消费,以及养老、家政、保健等新型消费对全市消费需求的刺激和带动作用。
【解读】消费是中央确定的扩大内需的战略基点,也是我市加快发展的潜力和优势所在。从我市实际看,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越来越大、作用越来越凸显。近三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到26.7%、29.7%和36%。但是,与全国、全省和一些先进地市比,仍有较大差距。在扩大消费方面,我市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历史、文化、交通、产业等有利条件,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因此,工作中一定要将扩大消费作为增强经济拉动力的最大增长点、作为增强城市竞争力的突破点,千方百计把消费的占比提上来,把发展的速度提起来。全面落实好各项鼓励消费政策,科学引导房地产等大宗商品消费,不断扩大旅游、节庆、文化、休闲、娱乐等热点消费,积极培育社会养老、家政、保健等新型消费,大力拓展网上消费,启动农村消费,加快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关键词】投资
【要点】着力扩大投量、优化投向、提高投效。深入开展“项目提升年”活动,完善项目集中开工、现场观摩点评等措施,带动投资稳定增长。突出抓好“十大重点工程”和1500个过亿元项目,确保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500亿元以上。
【解读】近年来,我市投资一直保持20%以上的增速和60%左右的贡献率,去年增长22.1%,贡献率达到59%。在土地、资金、成本、环境、节能减排等约束日益加大和地区竞争不断增强的情况下,继续提高投资贡献率的难度越来越大。但要清醒地看到,我市仍处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加快推进时期,工作做得好,扩大投资仍然可以有所作为。因此,要继续以项目尤其是大项目、好项目为抓手,以园区、片区开发为平台,加大各种资本的集成投入,突出强化财政金融支撑、政府投资引导、信贷规模合理增长以及民间投资、招商引资的作用,努力保持投资的速度和贡献率。

【关键词】企业
【要点】强化企业改革、创新、发展主体地位,了解企业、关心企业、爱护企业、帮助企业。
【解读】企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微观主体。没有微观主体的稳定发展,就不会有全局的稳定发展;没有微观主体的活力,就没有全市经济发展的活力。因此,要牢固树立企业为本的理念。工作中,各级党委、政府及社会各个方面,都要高度关注企业,紧紧围绕企业,全力服务企业,以企业发展的水平和后劲作为衡量经济发展水平高低的关键标准。重点实施好中小企业培育工程、重点企业发展工程和发展环境提升工程,促进中小企业快速发展,支持潍柴、福田、歌尔等大型企业集团加快国际化进程,及时解决影响发展环境的关键问题,打造国内一流发展环境,增强环境竞争力。

突破之二:加快转型步伐,努力在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上实现新突破
【报告观点】转型发展,决定潍坊的明天,也决定潍坊的今天。必须科学组织,加快推进,及早形成潍坊发展的新动力新空间新优势。
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归根到底要靠转型发展,走高端高质高效的路子。没有转型发展,质量和效益只能越来越低,不可能提高,长期下去也不会有速度。因此,要把转型发展放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位置,对去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出台的一系列转型发展的政策措施,准确把握,不折不扣地抓好贯彻落实。
【实现路径】推进产业、园区、中心城市转型和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

【关键词】产业转型
【要点】大力实施高端高质高效产业发展战略,加快构筑现代产业体系,促进三次产业结构优化、融合发展,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业竞争力。
【解读】产业是基础和先导,是转型发展的主要方面。我市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市。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依托丰富的土地资源、良好的基础条件,不断探索现代农业发展路子,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提出并组织实施了商品经济大合唱、贸工农一体化,为农业产业化奠定了实践基础;1992年,党的十四大召开之后,围绕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我们在全国率先提出并组织实施了农业产业化,1997年农业产业化被写入了党的十五大报告。2002年下半年,为适应入世和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我们又提出并组织实施了“三化三带动”战略(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国际化;龙头带动、市场带动、科技带动),全面加快了农业生产经营与国内外接轨的步伐。这一系列农业发展战略的实施,促进了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重大变革,推动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但是,也必须看到,当前我市农业工作正承受内部风险、外部竞争的双重压力和质量安全、面源污染等方面的严峻考验。特别是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不断加深、市场竞争不断加剧、农产品价格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新形势下,保持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的压力越来越大。巩固提升潍坊的农业优势地位,必须加快农业转型发展。去年,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全市农业转方式调结构促创新的意见》。各级要把农业“转调创”作为“三农”工作的重点,持续推进农业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国际化进程,努力走出一条具有潍坊特色的农业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安全发展的新路子。
工业一直是我市经济的主导力量,特别是近年来得到了长足发展。去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万亿。但是,产业结构层次偏低、集约化程度不高、自主创新力不强、资源能源消耗较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等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全市工业经济的健康持续快速发展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提升工业素质和整体发展水平,成为“十二五”期间我市工业经济发展面临的紧迫任务。必须全面实施工业提升计划,以创新能力建设、品牌建设、制造服务业体系建设、产业集群建设、节能减排制度建设为抓手,推进传统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主导产业集群化,大力提升机械装备、纺织服装等七大传统产业,积极培育新信息、新医药等六大新兴产业,进一步提升高新技术在传统产业中的比重、非加工环节在制造业中的比重、新兴产业在制造业中的比重。同时,密切关注智能装备制造、物联网、云计算、3D打印等新技术发展动态,及时出台相关政策,努力抢占发展制高点。
服务业是我市产业发展的短板,也是转型发展的重点和难点。加快服务业转型发展,不仅是服务业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加快农业、工业转型发展的有力支撑。要全面实施服务业发展提速计划,集中突破现代物流、金融保险等“十大重点产业”,扎实推进区域性旅游集散中心、物流中心、文化艺术品交易中心建设,加快建设广告创意产业园、金融中心等特色服务业集聚区,重点培育和引进行业龙头企业。进一步加快大企业主辅分离步伐。组织好中国国际食品博览会等重点展会,促进会展业大发展。

【关键词】园区转型
【要点】各类开发园区要确保增长性指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50%、约束性指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50%。
【解读】各类园区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去年,全市15家省级以上开发区固定资产投资、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分别增长41.7%和34.3%。实现转型发展,必须充分发挥各类园区的辐射带动作用。要深入落实市委、市政府加快开发区转型发展的意见,尽快制定全市开发区发展总体规划,明确各开发区的功能定位和主导产业,严格执行开发区投资强度和开发控制标准,创新开发区运营管理模式,引导园区向特色型、集约型、创新型、功能型、生态型发展。

【关键词】中心城市转型
【要点】瞄准建设一流城市目标,突出生态、功能、品牌主题,推进城市转型发展。
【解读】近年来,我市深入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坚持高水平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以大投入促进大建设、大发展,中心城市环境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中心城市对县市及周边辐射带动能力不强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市。潍坊是人口大市,而且区位优越,具有良好的经济基础,完全有条件、有能力发展成为一流城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快城市转型发展,着力打造城市品牌,不断提升城市价值、品位和辐射带动力。进一步完善中心城区规划和道路交通网络。进一步提升中心城区功能,加快齐鲁台湾城、火车站南广场、十笏园•潍水风情园以及道路、桥涵等功能型、基础性工程建设。进一步提升中心城区产业层次,规划建设一批新型商业街区、文化创意街区及大型城市综合体,集中布局金融保险、科技信息、商务服务、创意设计等新兴产业,打造城市核心商务区。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构建高端服务和高新技术产业体系。进一步提升中心城区信息化水平,制定实施好“智慧潍坊”建设计划。

【关键词】科技 人才
【要点】强化科技支撑,完善多元化科技创新投入体系,确保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以上。强化人才支撑。深入实施潍坊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统筹抓好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人才等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解读】经济的转型离不开科技和人才的强力支撑。要根据转型发展的内在要求,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工作创新、体制机制创新,为转型发展提供内生动力。抓住科技创新这一核心战略不放松,通过科技创新联盟、企业技术研发中心、科研分中心等形式,不断引进技术创新的载体和平台,着力构建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高校和科研院所为支撑的多元化技术创新体系。要把人才结构调整和素质提升放到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首要位置,大力集聚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在引进高新项目的同时引进高端人才,在企业兼并中盯住人才,在项目合作中抢挖人才,通过引进一批高端人才,带来大的团队,催生一批项目,提升一个产业。加大对现有人才的培养力度,积极培养科技研发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企业家队伍,为经济转型提供人才和智力保障。

突破之三:大力实施“蓝黄”战略,努力在重点区域发展上实现新突破
【报告观点】全域融入,一体发展,最大限度把“两区”建设的政策优势转化为新的发展优势。
【实现路径】坚持基础设施先行。突出蓝色、高端、生态,加快膨胀产业规模。加快重点区域发展。
【解读】蓝黄“两区”建设,是潍坊最大的发展机遇、最重要的战略空间,对实现跨越发展举足轻重。通过前期的积极努力,“蓝黄”两大国家战略在我市融汇叠加,滨海区上升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海洋经济新区和中外合作产业园列入全省重点支持发展的“三区三园”,在全省大的建设格局中,我市具备政策优势、先发优势。但必须看到,机遇属于潍坊,也属于周边城市。当前,周边城市发展势头很猛,区域竞争压力很大。如果不能把政策优势转化成为发展优势,我们就会丧失历史机遇。因此,报告提出要全域融入,一体发展,最大限度把“两区”建设的政策优势转化为新的发展优势,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强化产业支撑、突破重点区域,加快实施“蓝黄”两大国家战略为引擎,进而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示范区,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先行区,更好更快地推进现代化经济文化强市建设。

【关键词】基础设施
【要点】坚持基础设施先行。潍坊港3个2万吨级通用泊位建成启用,开工建设5万吨级航道一期工程,加快开通客货滚装运输,集装箱吞吐量突破3万标箱,港口吞吐量达到2300万吨。开工建设潍日高速、疏港铁路;编制完成城海轻轨轨道交通线网和沿线用地控制规划;确定机场迁建场址,搞好净空保护。启动神华国华寿光电厂一期工程。建成双王城水库和羊口入海口防潮堤,完成潍河入海口防潮堤加固工程,建设白浪河入海口生态示范带、滨海盐碱地生态示范园。
【解读】推进蓝黄“两区”建设,基础设施是必不可少的重要保障。通过前几年的积极努力,潍坊港、潍日高速、沿海公路、机场迁建、城海轻轨等一批重大交通设施,以及重大水利和能源工程,已经具备了加快规划建设的条件。因此,今年的报告提出基础设施先行,目的是进一步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加快运作,更好地统筹推进海陆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更大力度推进港口、交通、能源、水利和生态建设,进一步优化实施“蓝黄”国家战略的支撑条件。

【关键词】产业支撑
【要点】突出蓝色、高端、生态,加快膨胀产业规模。落实蓝黄“两区”主导产业发展政策措施,形成现代海洋产业和高效生态产业加快发展的格局。重点打造滨海特色化工产业基地、寿光石油装备基地等11个特色园区。滨海中外合作产业园年内确定合作主体并全面启动。福田汽车一号工厂二期开工建设,歌尔光电产业园一期二期投产、三期开工建设,潍柴滨海产业园工程机械研究院6月底前开工建设,中海油石化盐化一体化项目全面开工,确保2015年投产。
【解读】推进蓝黄“两区”建设,产业发展是关键。发展有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和高效生态产业,必须有园区作载体、有项目当抓手。因此,报告把重点园区和重大项目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明确提出打造11个“蓝黄”特色园区,全面加快中外合作产业园建设,抓好福田、歌尔、潍柴、中海油等一批大项目建设,进一步增强产业的支撑带动能力。

【关键词】重点区域
【要点】加快重点区域发展。整体推进滨海区、寿北、昌北三大板块建设,打造蓝黄“两区”建设的隆起带。全面落实支持滨海区加快发展的18条意见,推动全市重点调度的300家企业到滨海发展。统筹推进港口、产业、新城、生态建设,大力实施“十百千”产业发展工程,抓好山海湖河一体化工程,重点打造北海、大家洼、新城三大组团,确保滨海区地区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不低于30%,力争三年再造一个新滨海。高新区要深入实施“63513”工程,加快建设国家海外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和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主要创新指标在国家级高新区中进位争先。综合保税区要加快政策服务、高端制造、国际物流“三大中心”建设,确保顺利通过二期围网检查验收,主要服务性指标实现翻番,打造服务对外开放的新平台。加快峡山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
【解读】重点区域是实施“蓝黄”战略的主战场,是全市经济发展的主引擎,也是吸纳资源、聚集产业的主阵地。经过近几年的不懈努力,滨海区、高新区、综合保税区、峡山区等重点区域功能定位更加清晰,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为支撑带动全市经济社会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的报告,把上述区域的发展作为一个重点,进一步提升了发展目标。明确提出:滨海区地区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不低于30%,力争三年再造一个新滨海;高新区主要创新指标在国家级高新区中要进位争先;综合保税区主要服务性指标实现翻番;峡山区要加快建设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突破之四:加快城镇化进程,努力在统筹城乡发展上实现新突破
【报告观点】潍坊发展的潜力在城镇化、动力在城镇化、空间在城镇化。据估算,一个农村人口转入城市,其收入和消费将增加3倍多,劳动生产率将提高4倍多。近年来,我市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镇化率快速提升,全市城镇化率达到49.7%。但是仍低于全省52%的平均水平。这一方面说明我市城镇化率、城镇化质量还不高,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市城镇化还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因此,报告中明确提出,今年将完善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发展的体制机制,提升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水平,确保全市城镇化率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 
【实现路径】强化规划引领。着力提高中心城市首位度。提升小城镇开发建设水平。提升新型社区建设水平。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关键词】规划引领
【要点】制定覆盖全市城乡的城镇化发展纲要和规划,修订完善中心城、县城、小城镇和农村社区总体规划,全面启动各类专项规划。提高城乡规划科学化水平。推进总体规划与专项规划一体化、地上开发与地下综合利用一体化、城市建设与功能配套一体化、商业开发与公共设施配套一体化。完善城乡规划机制,制定规划导则,严格落实规划采购招投标制度。强化规划监督管理,落实规划控制责任制,严禁违规变更规划。
【解读】加快城镇化进程,必须以科学的规划为基础、为前提、为引领。要正确地处理局部与整体、近期与远期、经济与社会、城市与乡村、发展与环境、现代与历史等一系列的关系,充分体现出规划前瞻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关键词】中心城市
【要点】从全局的高度进一步定位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与功能,完善加快中心城市发展的政策措施,促进中心城市综合功能和竞争力提升,真正成为引领全市发展的高地。
【解读】中心城市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版图上的重点、节点,一个区域的地位跟中心城市的定位和作用密不可分。今年,市政府将实施功能提升工程,进一步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实施道路畅通工程,提高支路密度。实施城市安全运行工程,提升城区应急防灾能力,确保城市安全有序运行。

【关键词】县域经济
【要点】按照以市为单位整体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要求,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促进强县更强、弱县变强,确保在下一个三年综合考核中,全市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各县市区在全省排序中整体前移。
【解读】县域经济是我市经济的主体,也是全市城镇化的主动力,建设现代化经济文化强市必须把加快县城建设、加快发展县域经济更加突出出来。今年,市政府将实施县域财政五年“倍增计划”,到2015年,各县市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全部过10亿元,2个过50亿元、2个过100亿元。争取到2015年,以市为单位整体推进县域经济取得显著成效,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迈出实质性步伐,县域经济发展跃上新台阶。

【关键词】小城镇建设
【要点】今年将把发展镇域经济作为今后发展的重要支撑,按照“产城一体、镇园融合、统筹协调、跨越发展”的思路,全面实施小城镇发展计划,形成镇域经济突破发展的格局。全面落实扩权强镇政策,确保省市两级确定的20个重点镇率先突破、率先发展。
【解读】小城镇是城乡最前沿的结合部,是最具吸纳能力和发展潜力的城镇化平台,对于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启动内需、支撑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今年,市政府将实施镇域经济发展计划,五年内全市小城镇面貌、功能显著提升,实现经济总量、财政收入“两个倍增”。按照一镇一特色、一镇一园区的格局,建设一批工业强镇、商贸重镇和旅游名镇,努力打造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次中心,培育出一批进入全国先进行列的小城镇。

【关键词】新型社区建设
【要点】完善具体措施,解决好城乡社区建设中的具体问题。进一步强化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完善服务功能,提升城乡社区服务能力和水平。
【解读】今年,市政府将制定实施推进农村社区建设意见,进一步总结推广社区建设成功经验,制定推动土地集约利用、农业规模经营、农民多元就业、生活环境改善的具体措施,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健全服务体系,提升农村社区建设和管理水平。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
【要点】按照“五个一体化”的要求,鼓励城市资本下乡、公共服务进村、各类市场主体参与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核心,确保农民收入增长幅度不低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幅度。深入推进和谐城乡创建、文明乡村建设和城乡环卫一体化。加大扶贫力度。抓好重点灾区恢复重建。新建改造农村公路1300公里。
【解读】统筹城乡发展,就是要把农业和农村经济放到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全局中统筹部署,就是要把农村社会事业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统筹安排,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使城乡居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就是要打破以二元结构为基本特征的城乡分治格局,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最终建立起城市和农村互补互促、共同进步、平等和谐的经济社会发展新格局。

突破之五: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努力在体制机制创新上实现新突破
【报告观点】改革是发展最大的红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开放是最大的发展空间。要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努力创造科学发展的新优势。
我们过去的发展,得益于改革,受益于开放;今后的发展,仍然要靠改革释放内力,靠开放增强外力。
【实现路径】全面深化改革。全方位对外开放。

【关键词】改革
【要点】落实已出台的改革措施,及时研究制定新的改革举措,以改革促进各行各业创新发展,建设创新潍坊。重点推进5个领域25项改革。
【解读】改革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2008年我市被确定为全省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市,四年来改革试点工作顺利推进,总体方案确定的123项改革任务基本完成。当前,各项改革正向更深层次的攻坚阶段挺进。事实证明,改革越向深层推进,各方面、各领域的联动性就越强,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亟待解决,新的问题又在不断涌现,各种矛盾相互交织,使得改革的难度大大增加。十八大明确提出,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不断破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束缚,最大限度培育和激发各类社会主体的发展活力。这是我们未来发展最大的“红利”、最根本的“红利”,最长远的“红利”。推进改革,既要加强统一领导、统筹规划,抓好事关全局的关键领域改革,又要充分尊重基层干部群众的首创精神,及时总结他们的实践经验;既要强化改革主管部门的综合协调职能,又要引导各级各部门大胆探索创新,形成深化改革的格局,完善深化改革的机制,不断提升各领域创新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

【关键词】开放
【要点】以市场化、国际化引领现代化,充分利用当前有利时机,加快资本、人才、市场、资源、规则国际化步伐。
【解读】开放的程度,决定着发展速度,最重要的是决定着发展的水平。某种意义上讲,发展就是不断地接近国际标准和水平。当前,国际化、全球化深刻地影响着我们周围的每一个方面。要发展,就必须主动认识并充分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下步,要努力在开放广度和深度上下功夫。在广度上,要大力推进除国家禁止领域以外的全面开放,推进产业、城市、民生等各行业的开放;在深度上,要选择关键领域、重点国家和地区,深耕细作,不断开拓,努力扩大开放的成果。要以更大的力度、更科学的机制引进来,引资、引智、引才,尤其注重引进各类总部和机构。要更加积极地“走出去”,参与境外资源开发、优势产能转移、国际研发合作、跨国并购投资和海外工程承包。对“走出去”一定要加深认识,科学引导,搞好服务,使之能够更安全、有序、高效进行。

突破之六: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努力在文化潍坊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报告观点】充分发挥我市的文化资源优势,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实现路径】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大力繁荣文化事业。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解读】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四个潍坊”建设目标,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文化强市,必须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因此,报告将文化建设作为独立部分,提出要努力在文化潍坊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要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深入开展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扎实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解读】十八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建设现代化经济文化强市,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首要任务,在全市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以此来引领社会思潮、形成社会共识、凝聚发展合力。因此,报告把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放在文化建设首位,提出要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组织开展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等工作。

【关键词】文化事业
【要点】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积极争创国家级、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在22个镇各建成1处图书馆和全民健身活动中心。探索建立重要文化产品公益性收藏制度,完善民间手工艺从业人员等级认定管理制度、政府购买文化服务制度、重大文化成果表彰奖励制度等。扎实推进国家级潍水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广泛开展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挖掘与研究。精心组织好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和第二十一届中日韩青少年运动会。
【解读】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与日俱增。让全市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又是大力发展文化事业的关键所在。基于这种认识,报告把文化惠民摆在突出位置,通过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落实文化事业发展相关制度、扎实推进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关键措施,进一步提高文化事业建设水平,不断满足全市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关键词】文化产业
【要点】实施文化产业提升工程,编制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加快培育文化创意优势产业板块。实施重点文化项目带动工程,抓好15个投资过10亿元、2个过百亿元的项目,加快推进诸城恐龙国家地质公园、齐鲁酒地文化产业园、中国书画城等续建项目,开工建设文化产业总部基地、蓝宝石动漫文化产业基地等项目。实施文化龙头企业带动工程。组建市文化旅游集团,支持市报业集团、广播影视集团等大型文化企业聚集发展。统筹规划建设10处特色文化产业园区,建成年产值过10亿元的文化产业园区5个,打造领军型文化企业15家。实施文化发展融合工程,推进文化与各产业结合、与城市融合,促进名人文化、产业文化、行业文化、健康文化等深度开发,构建大文化发展的格局。
【解读】文化产业是发展空间大、市场潜力大的“朝阳产业”,是产业链条长、拉动力强的“高效产业”,也是无污染、低能耗的“绿色产业”,对于转方式调结构、增强文化软实力和竞争力、提升区域知名度具有重要意义。我市历史底蕴深厚,文化资源极为丰富,但由于资源整合力度不够、产业化进程较慢、缺乏龙头企业和大项目支撑带动,我市的文化资源优势还没有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为改变这种局面,实现产业发展的新突破,报告提出“四个工程”,通过推动文化产业提升、强化重点项目带动,强化龙头企业引领、促进文化融合发展,来整体推进文化产业扩规模、上水平、大发展,加快形成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局面。  

突破之七:强化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努力在生态潍坊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报告观点】报告中明确提出:“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直接提升城市品位,提升企业竞争力,提升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要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把节能减排、改善环境提到经济社会发展优先的位置上,加快建设生态潍坊、美丽潍坊”。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长远发展,让每一位市民都生活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实现路径】强力治理大气污染。继续加大水污染治理力度。深入推进节能减排。

【关键词】治理大气污染
【要点】利用3年左右时间,对中心城区及周边地区大气进行集中综合治理。突出实施好工业废气异味治理、燃煤锅炉整治、扬尘防治、机动车尾气控制四项行动。实施重点污染源改造治理计划。开展新一轮退城进园,今年启动搬迁15家,力争用3-5年时间基本解决污染工业围城问题。依法取缔土小污染企业,完成中心城区剩余小型燃煤锅炉淘汰改造任务。治理后,大气主要指标在周边城市中位居前列。
【解读】近年来,我市空气污染治理得到加强,特别是16个重点片区的空气质量明显改善。但是,也必须清醒地看到,一些长期积累的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空气灰霾污染、细颗粒物等新矛盾又不断产生。今年我市将强力治理大气污染,把大气污染治理作为一项重要的惠民工程、形象工程、发展工程来对待,高度重视、全力推进。

【关键词】水污染治理
【要点】今年将迁扩建市污水处理厂,对中心城市其它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年内23条重点河流水质改善率提高25%以上,3年内辖区河流水质全面达到水环境功能区划标准。积极推进现代水利示范市建设。
【解读】去年,我市水污染防治保持良好态势,23条重点河流COD、氨氮平均浓度下降幅度均居全省前列。但也应看到,市23条主要河流中仅有一半优于五类水质,与省规定“十二五”末消除劣五类水体,全部达到水环境功能区划要求还有很大差距。部分小城镇或工业园区存在污水处理能力不足、处理标准不高、污水直排等现象,严重影响了我市河流稳定达到水环境功能区划标准。今年,我市将加大水污染治理力度,在重点流域区域水污染治理上取得新成效。

【关键词】节能减排
【要点】全面落实节能减排一系列政策措施,确保万元GDP能耗下降3.7%。对108家重点企业逐一制定技术改造和转型发展计划。加快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与交易,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确保100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认定。出台绿色建筑发展政策,建设第四批低碳社区。建立严格的环境质量分析发布制度、行政主管责任制,严格落实约谈、有奖举报、区域限批、行政问责制度,依法严肃查处污染环境的恶性案件。完成省下达的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任务。
【解读】“十二五”期间省里下达我市的总量减排任务约为全省平均水平的1.2倍,加之我市规划的GDP和城镇化率等增幅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因此我市面临着高排放量、高新增量和减排任务重的严峻形势。当前,我市节能减排虽然已取得显著成效,但万元GDP能耗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高于青岛、烟台等沿海城市。2013年,将进一步加大力度,在总量减排上取得新进展。

突破之八: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在促进社会和谐上实现新突破
【实现路径】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努力提高人民健康水平。进一步改善群众生活条件。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关键词】教育
【要点】全市财政性教育支出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比重提高到25%以上。(1)全面完成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新建和改扩建265处普惠性标准化幼儿园,建立公办幼儿园生均经费拨款机制,对所有非公办幼儿园园长进行任职资格培训。(2)新改扩建40所城市义务教育学校。(3)全面完成剩余328所农村小学标准化建设任务。
【解读】教育是社会进步、经济振兴的基石。建设现代化经济文化强市必先兴教。当前,我市很多幼儿园基础设施落后,远未达到标准化条件。学前教育三年计划就是从2011年到2013年,全市所有的镇街道建成标准化幼儿园,每个镇街至少一所,大大提升学前教育普及率。在去年完成472所农村小学标准化建设的基础上,今年再完成剩余的328所标准化建设任务,新改扩建40所城市义务教育学校,促进我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关键词】就业
【要点】全面落实促进全民创业的意见措施,确保城镇新增就业10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万人。(1)创办海外留学人员、大学生等不同群体创业园(区),为他们创业发展提供指导和服务。(2)实施大学生创业计划,对在城区自主创业的大专以上毕业生,给予小额担保贷款、创业投资基金等支持。
【解读】就业是民生之本,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当前,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反映了当前就业的结构性矛盾越来越突出。出现这种矛盾,一方面是因为经济结构依然以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难以与高校毕业生发生有效对接;另一方面,普通劳动者技能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今年,市政府将按照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管理创业的方针,实施积极的就业和创业政策,加快推进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构建就业与经济发展的互动机制,不断拓宽就业渠道,培育新的就业增长点,确保就业总量稳中有增、就业局势保持总体稳定。

【关键词】社会保障
【要点】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1)启动新农合大病保险,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280元。(2)市域内城镇职工社保卡实现互通。(3)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10%左右。(4)中心城区城市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400元以上,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500元以上,农村五保集中供养、分散供养补助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年3300元和2500元以上。(5)百岁以上老人市级补贴标准由每人每月100元提高到200元,为90-99岁老人每人每月发放60元补贴。(6)建成150个“日间照料、居家养老”老年人服务机构,免费为1000户居家养老困难家庭实施无障碍设施改造。(7)为330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实施危房改造。(8)对655名7岁以下残疾儿童实施抢救性康复救助。
【解读】社会保障是保障人民生活、调节社会分配的一项基本制度,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和社会公平和谐。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今年,我市将进一步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增强保障能力。

【关键词】人民健康
【要点】完成8家县级公立医院年度改革任务。(1)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提升工程,3年内每个乡镇卫生院健全中医门诊和中药房,5年内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中医门诊,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开展中医业务。(2)实施孕前优生健康免费检查。(3)3年内建立起市、县、镇(街)、社区四级心理健康服务体系。(4)新建城镇全民健身工程584处。
【解读】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健康需求是居民需求的重要方面,人民健康水平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不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今年,将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为群众提供更加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

【关键词】群众生活条件
【要点】(1)实施全市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工程,完成市级追溯服务平台及重点企业、大中型超市节点建设,提高肉菜安全保障水平。(2)新开工城市各类保障房1.75万套,基本建成7500套,改造农村危房6000套。(3)在中心城区新开通2-3条公交线路,优化调整5-8条老线路,新增100标台公交车。(4)在城区建立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建设400个站点,配套7500辆自行车。(5)新建、提升供销合作社农村经营服务网点1000处。(6)新建村邮站700个、城区便民服务站300个。(7)加快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所有镇(街)驻地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8)继续实施农村集中供水工程,集中供水覆盖人口达到90%以上。

【关键词】社会管理
【要点】深入推进“平安潍坊”建设,完善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依法防范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增强群众的安全感。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及时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继续把安全摆在“高于一切、先于一切、重于一切”的位置,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完善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机制,保障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健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有效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性公共事件。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壮大社区工作者、义工队伍、志愿者队伍。切实做好拥军优属、国防动员、人民防空、民兵预备役工作,促进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慈善事业健康发展。
【解读】社会管理事关社会和谐稳定与长治久安,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必须加强社会管理法律、体制机制、能力、人才队伍建设。关键是要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全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形成政企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

上一篇: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国税收入首次突破18亿元大关
下一篇:潍坊市工业经济运行保持平稳态势

单位信息

分支机构